以太坊etf的通过对以太坊2.0有什么意义
过去十年,以太坊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完成其使命,接下来的十年将是应用构建的时代。
以太坊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十年前的7月22日,以太坊完成了ICO,没有任何VC或机构参与,所有参与者都是早期的加密核心用户。当时1个BTC可以兑换2000个ETH,如今十年过去,1个BTC大约可以兑换20个ETH。从回报率来看,以太坊在过去十年中跑赢了比特币。这十年也是加密领域发展最快的时期。如果没有以太坊引入智能合约的概念,就不会有后来的资产发行、DeFi(DEX、BANK、PERP、Staking等)、NFT、GameFi、DePin、RWA以及L2的发展。
经过十年的发展,以太坊通过L2和模块化技术为未来的更多应用场景提供了足够的区块空间,首次实现了“价值互联网”的可见且可落地的雏形。以太坊在过去十年中显著跑赢了比特币,未来十年能否继续跑赢将取决于许多未知因素。如果以太坊的使命是继续为加密领域提供底层的安全服务,而更多的应用场景通过L2、ZK、模块化等基础设施来承载,那么最重要的是能否基于L2+模块化以及ZK的可扩展性基础设施构建出更大规模用户群体的应用。
可扩展性是上个周期最大的难题,而在这个周期中,其紧迫性已经大大降低。基于L2、模块化区块链等基础设施的用户群体,即使达不到上亿人,哪怕只有数百万到数千万核心用户,也会开辟出一条新道路。无论是DeFi的持续创新,还是游戏、社交、AI、DePin、NFT或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事物的探索,都需要找到一条明确的道路。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这条扎实的道路,以太坊的安全性将无法得到充分利用,L2的空间也会被大大闲置,模块化进程也会被打断,无法形成足够的正向循环动力,L1和L2也难以形成合力,只能原地打转和进行PvP。
对于未来十年的加密领域,除了比特币继续作为价值存储被更多主流群体接受之外,更重要的是以太坊能否继续通过创新打开更大规模用户采用的路径。如果能,那么以太坊在未来十年继续跑赢比特币并非不可能;如果不能,那么价值互联网的探索可能需要以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为尺度来衡量。
以太坊ETF正式开始交易,恰逢以太坊十周年之际。以太坊的前十年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使命。加密领域的未来取决于新型构建者们的加入。以太坊前十年的开发者和后十年的开发者有所不同。前十年需要更多的底层基础设施开发者,需要雄厚的技术实力和长期的耐心,甚至需要足够的理想主义定力来支撑。
未来十年,这些开发者依然是支柱;但后十年需要新型开发者的加入,这些开发者能够真正了解用户需求。一旦这些开发者崛起,以太坊生态在后十年也就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