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老年人正在成为区块链骗局的猎物。 近日有网友爆料父母沉迷“挖矿”,还拿自己的证件去注册开户。类似讨论吸引了诸多儿女诉苦,假借虚拟币投资行骗的套路实际已发展多年。 以“区块链”为名的资金盘,有老人贷款25万挖矿 小竺外婆的经历非常典型,过去五六年里她先后被骗了两次,损失近50万。骗局从一场送小礼品的宣讲会开始。 “外婆跟一群人一块儿去的,说是现场有礼品送。会议主持人是某某金融公司的区域总经理,会上还有很多过来人分享炒币的成功经历。他们会介绍一些金融类知识,伪装得很正规很高端;还说国家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发了一些区块链的文件给大家看。”小竺回忆说,从那以后外婆每天都会去这家公司报道。老人家不太会操作手机,所以直接转账给了工作人员,由他们代为操作。“每天可能会挖出一两个币,外婆说等到价格涨的时候就可以卖出。” 一开始外婆的确挣到了钱,3万本金投下去差不多能挣2万净利。尝到甜头的外婆把一部分养老钱投了进去,但很快她的账户就无法提现。这类虚拟币资金盘玩的大多是击鼓传花的游戏,早入场的人确实可能挣钱,但后来者基本血本无归。 后来外婆又被骗去投资了NFT。这一次外婆参与的组织更庞大,架构类似传销层层分佣,一个“战队”(同一上线发展的队伍)可能就有几百号人。小竺透露,这个教唆老人参与数字藏品投资的犯罪组织在当地非常猖狂。被骗的多是中老年人,其中有人损失120万,涉案金额超千万。 社交网站上,像小竺外婆一样沉迷“挖矿”的父母长辈还有很多。 他们其中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中本聪是谁,但依旧坚信投资会在未来收获巨大回报。有受访者称,“我爸妈认为账户里的虚拟币就是下一个比特币,只是很多人无知看不到价值而已。” 空气币瞄准下沉市场,和想搭上财富快车的中老年人 虚拟货币一度发展迅猛,曾经错过时代机遇的人很难不想搭上这班财富快车。 常见的一类虚拟币骗局会宣称0成本高收益,“签到就能挣钱”。因为足够低门槛、易操作,大量中老年人被骗入局。他们常以“挖矿”之名,被忽悠去打卡做任务、看视频看广告等。 丁丁爸爸从四五年前开始“挖矿”。这里所谓的挖矿,是在名为“π币”的手机软件中每隔24小时点亮一下首页的闪电标志,π币会随之慢慢增加。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不需要资金投入。五年下来丁爸已经攒了几千个币,就连被爸爸按头注册的丁丁也不知不觉攒了几百个。 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内容或直接或隐晦地提到π币的大好前景,比如一个币值几千万、往后能直接用“圆周率”买车买房。他们说,π币面世是国家为了更好地平均分配,让穷人过上幸福生活、让恶富人得到惩罚。 丁爸对此深信不疑,他甚至想好了要如何应对暴富以后来巴结的亲戚。但丁丁透露,这些币根本没有提现渠道。 “我爸已经七八年没有正儿八经工作,太想成功又不想努力,只能依靠这个做梦。”丁丁说爸爸很喜欢在短视频平台上看直播,她听过几次,内容多是伪成功学相关。一同在直播间畅想未来的,还有很多沉迷挖矿的老年人。
pi币真的被官方证实是骗局吗?
裂变收益的套路 公开信息显示,Pi币的总量将由三部分组成,分为挖矿收益、裂变收益和开发者奖励。其中挖矿收益将越来越少,直到消失。如果网络的总人数始终不上涨,Pi将会无限增发,但一旦总人数达标,挖矿奖励将减少,Pi的发行量将进行通缩,获取Pi将变难,这种设计使得每一个用户和持币者都不断发展新用户,直到挖矿奖励归零。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该团队还创造了一个所谓“大使”的角色,当新成员注册Pi Network时,每邀请一个人加入网络便可成为大使,基本采矿率将获得25%的奖金。此外,收入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在进行挖矿时,都会使“大使”的收入提高25%。 “这其实是币圈资金盘的典型套路,我们一般将其分为‘静态挖矿’和‘动态挖矿’。”前述业内资深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所谓静态挖矿一般是指投资买算力收益。根据用户投资的算力大小来决定挖到的代币及收益,另外动态挖矿就是通过邀请增加收益,既能提升自己挖矿等级,享受挖矿加成,也能额外享受邀请好友的收益。现在很多资金盘都是这样运作,基本大同小异。 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刘峰看来,这种“推荐返利”的方式引诱用户发展下线,其实就是典型的“传销模式”。实际上很多传销币都是直接拿传销的一套直接套在自己发行的加密货币上,就成了宣传中的数字货币或者XXX项目币。需要注意的是,看似投资者通过吸引新的成员挖矿,可在短时间内获利。但随着更多人加入,资金流入不足时,最下线的投资者很容易蒙受损失。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同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山寨币的市场价格和交易对手极易被控制。获得山寨币后可能面临交易价格暴跌、无法交易、金融传销、非法集资等套路中。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针对虚拟货币的挖矿活动已被禁止,虚拟货币的相关兑换、交易等行为已被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李亚提醒,山寨币市场是风险的高发区域,极易涉及非法发售代币票券、擅自公开发行证券、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从投资的角度上,建议中老年人慎入虚拟货币市场,尽量选择境内持牌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金融产品。 围猎中老年人的虚拟货币骗局并不鲜见。他们通常以“静态收益”(炒币升值获利)和“动态收益”(发展下线获利)为诱饵,吸引公众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受害者常常血本无本、家庭破裂。目前虚拟货币已成为跨境电诈犯罪的新手段, 福建、山东等地均发布过相关风险提示,警示虚拟货币非法集资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