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挖矿最新消息(加密货币挖矿市场消息)
2021年9月,我国颁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明确禁止以任何名义发展虚拟货币“挖矿”,严禁新增项目投资建设,加快存量项目有序退出。在此之后,矿企大量清退,掀起了一轮中国矿工出海潮。
当时,以纽约时报为首的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对此进行报道,称中国已禁止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今年4月,彭博社再度发文称中国矿企正往东南亚迁移。但本次两个加密媒体的报道,却颇为不同,两者都提出了类似观点,称“中国并没有禁止挖矿产业”。
比特币ESG研究员Daniel Batten认为该政策仅仅是禁止新增挖矿,而非立法禁止,他还以不同地域政策执行力以说明,强调在欠发达地区,政策执行不到位,且社会资源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已有新的采矿活动开始。
数据似乎支持这一结论。从数据方面看,中国仍占全球哈希率的至少20%。
而CryptoQuant创始人Ki Young Ju在7月发布的图表显示,中国矿池占全球哈希率的54%。
他指出,“虽然这些矿池的参与者并非全都是中国人,但一些矿场可能仍在中国秘密运营,但数据并不会被公开。”
Danie对四家在中国运营的独立挖矿组织进行了采访,包含HashX Mining和另外三家不愿透露姓名的机构,四家矿企均表示其受到中国当局的积极鼓励,以帮助解决热量回收和冗余的可再生能源货币化,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正在允许一定数量部分加密矿工复工。但考虑到资本管制,当局仅仅恢复的是采矿业务规模较小且基于可再生能源的企业。
以内蒙古矿场为例,一位矿机经销商证实,“随着经济下滑,重工业出走内蒙古和新疆,导致电力供应过剩。”政府会鼓励矿场在此运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以获取利润,具体而言,内蒙古比特币采矿场通常只有 200-500 台矿机,发电量约在1MW,全部使用水能、风能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采访还披露了其他的情况,一是虽然大量算力迁移到了其他国家(最初是美国,最近是埃塞俄比亚),但自中国“禁令”以来,大量新的算力也流入了中国;二是中国不再进行离网采矿作业。这种开采效率过低且极易被探察,会消耗基荷能源,不符合当局政府提出的碳中和愿景,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禁令”后中国采矿业的排放强度显著降低;三是采矿主要依靠水力、微水力,例如西安、武汉、北京和西宁等城市,在雨季水力发电成本将非常低廉。
值得关注的是,集中并网采矿日益常见,零售采矿也仍然存在。尽管个人矿工缴纳的高昂电费意味着其盈利水平低甚至多处于亏损状态,但他们的首要目的是进行外汇兑换,通过把钱从中国转出,兑换成ASIC和电力成本,从而产生 BTC,最终兑换成美元。
Daniel提到,出于经济的可行性考虑,地方省级政府通常会支持中央政府并不支持的灰色地带。他还强调,部分省级政府发放了有效的“采矿许可证”,矿企可以与省级政府协同工作,以换取使用其回收热能的权利。
相比于Daniel仅关注矿业,Cointelegraph报道则更为聚焦于整体产业,提到内地加密用户已然使用了其他方法绕过禁令,且空投已然实现先进产业化,以下是其的部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