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整个崩了原因是...
特朗普的社交媒体帖子与中国的稀土管制公告,短短几小时内将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重新推向全面贸易战的边缘。
这场突如其来的市场震荡源于中美贸易战的再度升级。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作为回应,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威胁对中国商品征收“大规模增加的关税”,导致华尔街交易员迅速按下抛售键。
01 市场恐慌蔓延全球
特朗普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额外征收100%关税,使得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再度升温。这一消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美国三大股指惨淡,纳斯达克指数暴跌3.56%,标普500指数下跌2.71%,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90%。
加密货币市场也未能幸免,比特币价格单日跌幅超12.7%,以太坊暴跌14.3%。恐慌性抛售不仅反映了市场对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担忧,更暴露了风险资产自身的内在脆弱性。
分析师们指出,这次市场波动是“政策黑天鹅+估值修正+流动性焦虑”的三重共振结果。市场技术性抛压加剧了跌势,美股尤其科技股前期涨幅较大,高位出现获利了结和程序化抛售
02 中美博弈急速升温
这场突如其来的贸易冲突升级始于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2025年第62号公告,宣布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与以往单纯限制原材料出口不同,此次管制直指产业链最核心的“技术命脉”。
公告明确规定,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及相关生产线装配、调试、维护等技术未经许可不得出口。管制范围还覆盖“含有中国成分”的境外物项,要求含有0.1%以上中国稀土元素的境外制造产品也必须获得中国商务部许可才能出口。
中国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尤其是磁性材料所依赖的“中重稀土”方面,中国市场份额更超过90%。这一举措直接冲击了美国军工和科技产业——78%的美武器系统依赖中国稀土。
面对中国的稀土技术管制,特朗普当地时间周五(10月10日)晚间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强硬言论,并威胁要对中国商品征收“大规模增加的关税”。消息传出后,华尔街交易员迅速按下抛售键,对贸易战升级的担忧瞬间压倒了市场此前的乐观情绪。
03 中国的反制措施
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打出了一系列精准反制组合拳。
稀土管制是中国手中的一张王牌。中国宣布对稀土及相关技术实施严格出口管制,覆盖范围远超预期。这次管制不再局限于矿石本身,而是延伸至整个产业链,包括高端设备、选矿药剂和几种关键的中重稀土。
中国还宣布对五类美国船舶征收船舶特别港务费,自10月14日起实施。targets 包括美企或个人拥有的船舶、美企运营的船舶、美资持股25%以上企业的船舶等。
收费标准呈现阶梯式上涨,从2025年的400元/净吨,到2028年的1120元/净吨,三年间费用暴涨180%。
中国此次反制“绝非象征性举措”。咨询公司Reddal的副总裁Kun Cao向美联社警告称:“新规明确针对任何与美国存在实质关联的船舶,无论是所有权、运营权、船旗归属,还是建造方涉及美国,而且费用会随船舶吨位大幅递增。
04 贸易战对加密货币市场的冲击
中美贸易战升级对加密货币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主要加密货币出现大幅下跌。
贸易战升级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直接打压了风险资产的表现。比特币价格一度跌破8万美元,今年以来累计跌幅达16%。美元因避险需求大幅走强,使得非美元计价资产承受巨大压力,投资者选择暂时离场观望。
加密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的关联性日益增强。比特币与标普500指数相关性升至0.78,显示币圈对宏观政策敏感度提高。这种关联性使得加密货币在传统市场动荡时更难独善其身。
矿工也受到贸易战的直接冲击。美国对中国加征34%关税,东南亚国家(如越南46%、柬埔寨49%)税率更高,导致矿机制造商(如比特大陆)供应链成本上升,预计比特币挖矿成本增加24.65%。中小矿场或被迫退出,高关税延长回本周期,加速矿业向大型企业集中
05 经济影响深远
中美贸易战升级对双方经济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美国农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极高,尤其是在大豆和高粱等农产品出口上。
中美贸易关系恶化后,中国逐步减少了从美国的采购,转而加大从巴西和阿根廷的进口力度。
数据显示,今年1到8月,阿根廷出口的123万吨高粱中,122万吨销往中国。与此同时,美国农业却陷入困境,农民仓库堆满了卖不出去的粮食。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今年美国农民可能面临高达450亿美元的亏损。
这场收费战没有赢家,但美国的痛点可能更明显。美国线海运成本将上涨4%,相当于加了一轮关税,美国超市里的“中国制造”只会更贵。美国大豆、玉米主要靠船运到中国,美籍船舶加费后,粮商要么自己扛成本,要么涨价丢市场。
全球供应链也将面临变天。航运业被迫“选边站”,全球班轮公司可能会减少美籍船舶投入,改用第三国船舶运营中美航线。对中国而言,纺织、电子等出口行业可能会加速开拓东南亚市场,“第三国制造+中国配件”的模式或许会流行起来。
06 未来走向不确定
随着中美双方互不让步,未来贸易关系走向充满不确定性。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研究员科尔·麦克福尔表示,特朗普的言论似乎是在为谈判做准备,认为中国可能“过度施压”。
而从北京的角度看,中国在过往的谈判中“取得了更多让步”。
分析人士对双方能否达成协议存在分歧。乐观派认为,回调是牛市“插曲”,中美最终将达成协议;A股估值低位具备安全边际。悲观派则警告,美股处于“灾难性泡沫”阶段,科技股未经历充分调整,类似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前兆。
未来一段时间,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几个关键因素:经济数据的验证、央行的政策信号、企业盈利状况以及地缘政治进展。这些因素将决定市场的下一步走向。
中美之间的关税战早已令全球经济动荡。此前,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总计145%的关税,中国则对美国产品征收125%的报复性关税,几乎相当于互相“封锁贸易”。在随后的谈判中,美方将关税降至30%,中方则降至10%,为继续磋商创造空间。
风险已经非常明确:双方互相造成的经济破坏将不再只是比喻。两国正同时拿起各自的经济武器,而双方似乎都不打算后退。
全球投资者现在担忧的是,这场冲突可能比2018年的贸易战更加激烈。随着美国政府对16家中国企业的制裁生效,以及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制措施实施,短期内市场将面临更大波动。
这场经济较量不再仅仅关乎关税,而是已扩展到科技、航运、金融等多个领域,将重新定义未来十年的全球经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