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币最新交易价格
2025年10月8日,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Pi币价格已跌至0.24美元,较2月主网初期的峰值2.98美元暴跌92%,180亿美元市值在8个月内蒸发殆尽。
派币到底可不可信
一、六年骗局:从“斯坦福项目”到180亿市值灰飞烟灭
Pi币的故事,始于一场精准狙击普通人“暴富焦虑”的营销局。
2019年3月14日“圆周率日”,斯坦福博士Nicolas Kokkalis团队推出Pi Network,喊着“手机免费挖矿”的口号上线。
与比特币需要专业矿机不同,用户只需每天打开APP点“闪电按钮”,就能“挖”到Pi币——零成本、低门槛,瞬间点燃了大众的热情。
团队宣称这是“区块链普惠实验”,但明眼人都清楚:这哪是挖矿?不过是让用户每天打卡凑用户数的“数字游戏”。
2020年测试网阶段,Pi币推出“邀请好友得更多币”的裂变机制。用户拉来一个好友,自己挖矿收益涨25%;
组“安全圈”(邀请5人),挖矿速率翻3倍;发展100人成“大使”,还能抽团队收益的15%。
这种“拉人头”模式,让Pi币在6年内攒下5000万注册用户——但其中有效用户不足500万,大量账号是重复注册的机器人。
2021年封闭主网启动,团队承诺“开放后自由交易”,却把KYC认证拖成了“世纪难题”。
用户提交身份证、人脸数据后,等数月没结果的大有人在。更离谱的是,上海网警查获黑产案件显示,800万用户信息被以20元/套卖给黑产,隐私安全从一开始就是谎言。
2024年底,主网推迟至2025年2月,理由是“等更多用户完成KYC”。此时社群已现质疑,但“全球共识价值(GCV)314159美元/枚”的谣言仍在发酵,不少人抵押房产加仓。
2025年2月20日,主网终于上线,Pi币价格冲至2.98美元,市值200亿美元。
可就在用户以为“暴富成真”时,核心团队钱包突然抛售2.4亿枚代币,48小时内价格暴跌65%,崩盘大幕拉开。
二、骗局拆解:没有技术的“空气币”,靠三招割走千万人血汗钱
Pi币的“区块链”外衣下,藏着“传销拉新+数据贩卖+代币炒作”的三重收割逻辑。
1. 核心模式:“零成本挖矿”是幌子,拉人头才是命门
Pi币所谓的“手机挖矿”,本质是APP内的数字计数游戏——用户点击按钮,CPU占用率仅0.3%,连手机电量都耗不了多少。
真正的增长引擎是“邀请奖励”:拉1人多赚25%,组安全圈提速3倍,当大使抽团队收益。
这种层级分明的激励,让Pi币在6年积累了5000万注册用户,却把用户变成了“人肉拉新机器”。
中国网信办2025年8月明确将其定性为“风险项目”,直指其“以拉新奖励构建层级,靠后入者资金支撑虚假价值”。
南通警方更破获涉案3.2亿元的案件,层级高达30级,参与者多是退休老人、失业工人——他们被“一枚币值31万美元”的谎言蛊惑,最终成了顶层操盘手的“提款机”。
2. 盈利路径:数据当“韭菜”,代币当“弹药”
Pi币团队从没公开过融资,但前高管McPhilip在法庭文件中揭露:2019-2020年通过股权协议筹集的2000万美元,被创始人拿去买了豪华游艇、开派对,一分钱没投技术。团队真正的收入来自两处:
数据贩卖:KYC时强制收集用户身份证、人脸、银行卡信息。仅2025年查获的黑产案,就涉及800万用户数据,按黑市价估算,团队获利超1.6亿元;
代币抛售:团队持有35%的Pi币(约350亿枚),通过控制解锁节奏拉高出货。2025年5-10月,核心钱包抛售12亿枚,套现超10亿美元。
3. 生态伪装:80个“僵尸DApp”撑不起的谎言
为掩盖“空气币”本质,Pi币宣称构建了“支付、医疗、物流”生态,有9120个AI DApp。但现实是:
所谓“线下支付”,仅在台湾200家商户做过3天促销,1 Pi币兑25新台币的价格瞬间崩盘;
80个主网应用多是工具类测试项目,无用户无营收。“Pi Health”等医疗应用因数据造假被监管约谈;
三、数据透视:180亿市值蒸发,早有征兆
Pi币的崩盘,不是偶然,是数据早就在“报警”。
1. 价格与市值:从“3美元神话”到“0.24美元废纸”
2025年2月20日:主网上线,价格2.98美元,市值200亿美元;
2025年5月12日:核心团队抛售,价格1.6美元,市值112亿美元;
2025年10月8日:价格0.24美元,市值19.2亿美元。
更讽刺的是,主网活跃钱包仅86万个(占比不足5%),90%的钱包近30天无交易。
平台显示的3.28亿美元日交易量,真实交易不足10%,全是刷单造假。
2. 团队与用户:一个在“跑”,一个在“哭”
团队抛售:2025年2-10月,12个核心钱包转出12亿枚Pi币,其中2.4亿枚在价格高点抛售,套现5.52亿美元;
用户恐慌:持有量低于1000枚的散户,主网暴跌24小时内减持63%;“大户”则通过场外交易悄悄离场;
活跃假象:官方宣称1800万用户通过KYC,实际主网活跃用户仅86万。
3. 技术与合规:从根上就是“假区块链”
杭州互联网法院2024年判决书证实,Pi币数据全存在阿里云新加坡服务器,根本不存在分布式节点,项目方可随意修改用户余额。
斯坦福大学报告更指出,Pi币APP日均CPU占用仅0.3%,是“表演式挖矿”,从未进行有效哈希计算。
全球17国将其列为“未合规资产”,中国、韩国明确禁止交易,币安、Coinbase等主流交易所始终拒绝上线——连交易平台都看不上的“币”,哪来的价值?
四,结语
监管红线不可碰:从Mt.Gox到Pi币,脱离监管的金融创新终会引发灾难。
如今,Pi币APP还在,那个“闪电按钮”还在闪烁,但点击的人越来越少。
180亿市值蒸发的背后,是千万家庭的血汗钱,更是对“一夜暴富”幻想的沉重打击。
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些喊着“躺赚”的项目,最终都会露出獠牙——而清醒的人,早该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