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Pi币是什么?根据公开信息,Pi币(也被称作π币、派币)是一种新型加密货币,用户不需要投钱,便可以通过Pi和Pi Browser(Pi项目的手机应用软件名称)两个App,用手机挖掘并赚取Pi币。一旦开始挖掘,用户可以通过邀请朋友和家人加入,来提高每小时的“挖矿”效率。目前,Pi币只能在PI Network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进行使用,无法在外部市场中兑现任何经济价值。简单来说,就是无法交易、无法兑换成人民币。 以Pi币展开的骗局是什么?有些国内的组织方还会以让用户购买周边产品的形式来赚钱,有的会让老年人购买课程,五六百元上几天课;而有的组织会引导老年人交8千至1万元,购入一个可以提升“挖矿”算力的主机。 过去几年,Pi币项目不断以“未来将成为下一个比特币”等话术吸引老年人入局。而据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所了解到的情况,有些老人已经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不惜与子女决裂。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22年以来,全国已出现多起与Pi币相关的传销案件。在江苏某案件中,犯罪团伙以 “派币挖矿”为幌子,要求参与者缴纳费用购买“云矿机”,并以发展下线数量作为返利依据,层级最高达38级,涉案金额超2亿元。 Pi币骗局遭火上浇油。10月30日,海外社交媒体X上出现一则推文,@openmind_agi发布推文称:“Pi Network Ventures,投资部门@PiCoreTeam,对OpenMind进行了首次战略投资”。这篇推文掀起了境内境外对Pi币的热议,更是让Pi币骗局热度高涨。 (二)事件脉络 6 月 3 日 海宁市17岁男高中生网上投资pi币,共计被骗24000余元 9月21日 凤凰周刊《“中老年版·比特币”:炒币骗局围猎中老年人》 9月26日 经济观察报《Pi币盯上银发族 “零成本挖矿”或藏陷阱》 10月17日 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涉嫌传销!关于π币(Pi Network)的风险提示》 10月30日 境外公司OpenMind称,Pi Network Ventures,投资部门@PiCoreTeam,对其进行了首次战略投资。该消息引发境内外对投资Pi币的热议。
舆情盘面
一、媒体观点
◉ Pi币“财富梦”裹挟中老年,防骗困局亟待破题 凤凰WEEKLY:Pi币陷阱从不会单纯利用贪婪,而是以一个潜在风口形式,利用中老年群体的焦虑,对“劳动价值的认同”,怕在人生末班车错过财富末班车的得失心,来一步步加重中老年人的时间、精力、金钱上的沉没成本。要怎么从Pi圈挽救老年人,是个恒久的课题。防骗意识提升、子女监管、尝试建立有效沟通都不足够建起万无一失的防骗防火墙。毕竟对正在做发财梦的中老年人来说,这个时候谁劝阻,谁就是发财路上的最大绊脚石。对子女来说,阻止全家破产的第一课,只能从你我先知道Pi币是什么,提高监管敏感度开始。今天回家,先检查家里长辈手机里有没有Pi币APP。
二、大V观点
◉ Pi币存在法律风险 刘正要律师:通过切实体会派币的推广方式,刘律师判断派币目前的模式是极有可能构成中国刑事法律上的传销犯罪。一旦派币上线交易所开放二级市场交易加上普通参与者(散户)之间的相互交易,派币的推广宣传、发展下线必然就和主流币,甚至是法币挂钩,此时就给了司法机关信心和动力认定派币的组织、领导者、推广者构成传销犯罪。 初焱律师:如果Pi币被认定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交易所上币、散户参与会存在以下法律风险。1、交易所上线(π)Pi币可能存在刑事风险。2、散户参与(π)Pi 币投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 Pi币俱乐部制造发财幻觉,掏空老年人钱包 帅总聊商业关系:Pi币本质上而言就是一种无法上主网的空气币,不是区块链的革命,也不是金融的创新。说白了就是一个靠广告点击、用户停留时间赚钱的一个伪生态。Pi币的项目方靠号称是斯坦福的博士活着,其实就是靠着用户每天点广告、做任务看内容、赚广告费流量费,就这么简单。然后俱乐部再利用这种赚钱的幻觉,编造一个又一个让你发财的故事,从而诱导中老年人开通俱乐部服务、买加速器、买培训课,一点一点掏空老年人的钱包。 名言财经:Pi币是不是听上去高大上,甚至能让你一夜暴富,这大概率是披着科学外衣的金融骗局。说白了就是有人把圆周率,硬生生和投资理财扯上关系,编造一堆看似高深的数学理论,告诉你只要投钱就能拿到超高回报。
三、网民观点
◉ 利好消息再度点燃“信徒”情绪 尽管近几年主流媒体和政务媒体对Pi币骗局的打假和曝光力度不断加大,无论是打着Pi币旗号进行诈骗的行为,还是针对Pi币本身非法集资、传销属性的警示报道,都在不断强化公众的警觉性。然而,目前社交媒体中仍然可以看到Pi币狂热者的身影,特别是在10月30日openmind宣布Pi币公司对其进行投资后,社交媒体上有关Pi币的利好声音再次高涨。 抖音网友@小*:派友们咱们的春天好像快到了哦。 抖音网友@柠*:每次感到迷茫的时候来看看就精神百倍。 ◉ 质疑Pi币公司投资意图 部分网友对10月30日OpenMind宣布获得Pi币公司投资的消息表示怀疑,认为此举更像是一场“形象洗白”或“资本包装”行动,而非真正的产业布局。 小红书用户@风*:很难想象这个基本盘都是大爷大妈的pi币,竟然投资了人形机器人。然后这个人形机器人红杉资本竟然也投资了,这个pi币是想一步一步洗白吗? ◉ 网友揭露Pi币骗局诈骗方式 也有部分网民开始揭露Pi币相关诈骗手法,尤其指出其在中老年群体中的蔓延趋势。诈骗分子打着“易车易物”“手续费返利”等名义诱导付款,实质上仍是老套路的变种。 小红书用户@豫*:目前还有那么多人沉迷在派币里边,并且都是中老年人,并且最近我发现网上有人在利用派币来行骗,打着易车易物的幌子来收取高额的手续费或者保险等,等你交完了钱后然后让你去等待!并且说用1个甚至很少的π去换一辆新能源车,没有想到的是很多的人竟然去相信了!我查到的国外的交易平台最高的也不到3块钱一枚!首先说明这是国外,在中华区是禁止的是不能交易的,交易是违法的! ◉ Pi币骗局带来的代际冲突和家庭撕裂 网友的议论中最令人唏嘘的部分,是因为Pi币导致的家庭矛盾。一些年轻人劝阻无果,与父母反复争吵,甚至陷入冷战。Pi币已经从一场虚拟货币骗局,变成一种现实的家庭问题。 小红书用户@有*:我因为这个pi跟我妈吵了无数次,劝了无数次,昨天我把这个帖子给我妈妈看,他就开始给我发长篇大论,还甚至说不用读书了学pi就行,我真的好心累不知道怎么办了。我现在在上大学,她甚至从家里寄手机过来让我活检认证人脸,已经第四五次认证了,我妈还要喊着我朋友弄这个pi。 小红书用户@周*:我妈也整这个,我一直和她说除了央行出的电子货币其他一律都是骗人的。她还说我啥也不懂,不懂区块链啥的,她现在天天说马上组网了,要发大财买车不给我开,我都无语了,我现在盯着她别花钱买啥,其他爱咋咋地吧。 小红书用户@五*:快手那些主播天天喊着要拿钱了,今天听我妈讲说是北京谁拿到了,每次都说的跟真的一样。 ◉ Pi币骗局被当成信仰供奉 更令人警醒的是,Pi币骗局已在部分群体中演变为一种“宗教式执念”。即使十年未见回报,仍有信众持续投入金钱与情感,甚至购买周边维系社群身份。 小红书用户@m*:这玩意竟然10多年了10年前我爸就信了,坚信能发大财,10年后的现在,不仅赚了0元,还倒搭钱买了一些帽子之类的pi币周边哄中老年人玩吧就。
观点 这起关于Pi币骗局的事件,本质上是一场借“科技、财富自由、区块链”等现代叙事外衣包装起来的传统传销。表面上打着“零成本挖矿、未来比特币”的旗号,实际上是在贩卖幻觉、收割焦虑,尤其是中老年人的信任与希望。 一是包装精巧、叙事强烈。它不直接让人掏钱,而是以时间换收益、下一个比特币的话术,既能让中老年人降低心理防线,也能让其产生赶上时代红利的幻觉。二是平台算法造就的发财梦。短视频平台上,“派友们春天要来了”这样的喊话式内容制造群体幻觉,让发财梦替代了理性判断。三是信息的不对称与监管滞后。Pi币长期游走在灰色地带,既非传统投资产品,也非明确的非法集资对象,导致执法、舆论、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真空地带。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Pi币早已不只是骗局,而是一种代际撕裂的社会症候。被骗的中老年人相信“努力不该白费、人不能认命”,而子女看见的却是家人误入传销的执拗。劝阻变成冲突,反而让骗局的信念更加固化。Pi币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损失,更是家庭关系的崩塌、信任的流失。 从治理角度看,这类新型金融传销不可能仅靠打击、曝光来根治。关键在于重建公众对虚拟货币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的理性看待。让每一位老年人都知道所谓“零成本挖矿”“下一个比特币”,从来不是技术的奇迹,而是骗局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