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角度深入探讨了当下比特币扩展技术的流行代表:闪电网络(如Lightning Network)、客户端验证(如RGB技术)和侧链(如Stacks)。它们相对于比特币网络的优势和劣势也得以揭示。在对比特币生态的全面分析后,我们得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结论:
在可见的未来,比特币生态可能将长时间停留在“资产发行”的阶段。
这篇文章强烈推荐给所有的读者,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比特币生态的现状,并从另一个角度洞悉各种铭文资产可能存在的增长上限。
以前的一些文章中,我曾经提到过,对于我还未涉足但感兴趣的项目,我会更加关注它们的优点和创新性;然而,对于我持有的项目,我会更加关注它们的缺点和潜在的风险。
由于我持有铭文资产,我现在会特别关注它们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对于铭文资产,我曾表示过,如果它们仅仅依赖共识来巩固和增强价值,而没有实际应用作为支撑,那么它们的价值是相当有限的。要让铭文资产不仅是迷因币,而且具有应用价值,这种应用必须具备类似智能合约的编程功能。然而,这种功能在比特币主网上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大概率需要借助比特币的扩展技术。这正是上文所探讨的重点。
文章对闪电网络、客户端验证和侧链这三个技术在“受主网保护”(即安全性)、“扩容性效果”和“合约性特征”这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在安全性方面:闪电网络>客户端验证>侧链;
在扩容性效果方面:侧链>客户端验证>闪电网络;
在合约性特征方面:侧链>客户端验证>闪电网络。
这样的对比揭示了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对于实际应用来说,安全性是首要关注的特性。然而,当前比特币扩展技术似乎无法同时提供最佳的安全性和可编程性。
以太坊在其第二层扩展中,无论是OP技术还是ZK技术,它们最终的安全性都依赖于数据可用性(DA)来保证。而DA必须由以太坊来保证(即相关数据必须存储在以太坊上),才能实现最佳的安全性。这种方法在以太坊上是可行的,不过费用可能稍高。然而,在比特币中,由于主网的限制,这种做法并不容易实现。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安全性方面,当下表现最佳的是闪电网络,然而它在合约和扩容性方面都不是最佳选择。而侧链在可编程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这意味着,如果基于现有的比特币扩展技术来开发各类应用,始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与比特币特别强调的“安全”理念相悖。
当前,铭文资产从其兴起一直到现在都在强调数据(主要是元数据meta data)在比特币上的安全性。然而,如果未来应用方面的安全性难以保证,这可能会损害这种共识。那么,我们能否通过链下索引(Indexer)技术在安全性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们还需要继续观察和研究。
一些网友指出,如果比特币的扩展技术无法同时提供安全性和可编程性,一个更简单的解决方案是将比特币的铭文资产跨链转移到以太坊上。由以太坊提供这些特性后,再将结果跨回比特币。然而,如果这样做的话,以太坊的铭文将具有更大的优势——它不需要进行跨链操作,可以直接与智能合约进行交互。那么比特币铭文的优势又在哪里呢?这篇文章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尤其在现在铭文火爆的时期,我们需要更加冷静地面对这些问题。我坚信社区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我也相信比特币社区在未来能够找到更具创意、更优秀的技术来进一步扩大和发展铭文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