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未来发展前景
昨天(5月15日)老美公布的数据显示,4 月的 CPI 增幅低于市场普遍预期,显示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生活成本再次下降。因此,降息预期发生了显著变化,即引发人们对美联储未来降息的更大希望,一些交易员预计将在 9 月首次降息 25 个基点。当然,也有一些人会认为今年可能不会降息。甚至,有人还预测说美联储接下来可能会加息(我认为这个的概率非常小)。
至于什么时候降息,这个目前市场中没有人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降息目前来看,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我认为今年底之前降息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不仅仅是老美那边,一些交易员也预计 BOE(英国央行)和 ECB(欧洲央行)将在 6 月开始降息。另外目前,瑞士国家银行(基准利率从1.75%下调至1.5%)和瑞典央行(基准利率从4.00%下调至3.750%)已经降低了基准借贷成本。
当然,我们主要还是得看老美那边的脸色。但就宏观角度而言,随着全球各央行正在转向新的货币或流动性宽松政策,这对包括加密资产在内的风险投资领域来说肯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主要受 15 号的消息的影响,比特币短期也有了不错的反弹行情,价格从 62,000 美元附近升至 66,000 美元附近,24 小时内上涨了 7% 左右。如下图所示。
而与此同时,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 15 号录得(recorded)连续第三天的净资金流入,总额约 3.03 亿美元。其中灰度(Grayscale)的比特币信托基金(GBTC)出现从一月转换为现货 ETF 以来的第三次净流入,金额约 2,700 万美元。昨天净流入金额最多的比特币现货 ETF 为富达(Fidelity)的 FBTC,约 1.313 亿美元,其次是 Bitwise 发行的 BITB。贝莱德发行的 IBIT 则连续三个交易日呈现零净流量。如下图所示。
但我还是那句话,短期市场是不可准确预测的,至于市场接下来会怎么走,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每个人都可以有基于自己角度的个人判断或猜测)。我只能说的是,我始终都看好区块链行业的发展,看好比特币的长期走势。
对于很多人而言,对区块链的理解似乎就是各种代币,这也是目前该领域绕不开的一个现象。现在大多数的项目确实会设计各种代币模型,以此来促进治理工作、提高流动性等。但就项目自身而言,不少项目方发行代币的最终目的其实也只是为了团队能够从中获利而已。
再加上目前该领域的项目又非常的多,这就会导致鱼龙混杂,而且不少项目还会进行很好的包装,比如会设计出高大上的官网页面、各种号称具有创新或革命性的技术、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计划/路线图。但本质而言,不少项目的这些包装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割韭菜,那些吹上天的技术和计划也不会真的去付诸行动(或者也只是意思意思搞几下),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真的想去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那么,如何能够识别出此类的割韭菜项目呢?接下来,我们继续展开来梳理一下,看看判断一个项目是否真实的一些具体判断方向。
1.币圈新手入门指南团队方面
目前非常多项目团队都是匿名的,如果是此类的项目,那么其实你就应该心里明白,对应的代币可能更多的是用来进行投机的,而不是为了促进区块链的长期发展。
所以,交易匿名团队的项目代币时,你首先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在做投机?还是在做长期投资?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那么你就可以继续开展下一步的行动了,比如你是希望做长期的投资,那么就需要继续去调查和了解一下,这个项目的团队是真实的吗?团队成员分别有什么人以及这些人过往的一些经验。
通常情况下,如果对方是非匿名的团队,那么你都可以在项目的官方看到团队的信息。同时也可以结合 Goolge、Twitter、LinkedIn、Facebook、Github 等平台去进行交叉验证,看看这些人的介绍(简历)是否真实。因为很多的项目都比较喜欢玩虚的,比如一些国人搞的项目,会喜欢找一个歪果仁去假装创始人或者进行挂名宣传。
然后团队里面的一些重要成员,比如创始人或核心开发者,你还可以去关注一下他们平时的活跃和互动情况,比如他们在个人的 Twitter 主页里面或者项目 Telegram、Discord 里面和大家的互动情况,是否能够很好地针对项目问题与社区用户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
当然,目前有一些链上工具也会对项目团队方面的信息进行一些汇总显示,我们也可以同时借助此类工具进行辅助判断。如下图所示。
2.融资方面
项目是否能够获得融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简单来说,VC 虽然有时候也会投资失败,但整体而言,VC 的背后都是一帮极其聪明的大脑,既然他们能够真金白银去参与一个项目的投资,那么至少这类项目还是比那些野鸡项目更值得关注的。
但这里面还需要额外注意的问题是:VC 主要是通过私募轮来赚钱的。也就是说,他们主要通过在早期投资项目的种子轮或私募轮实现收益,而不是像普通用户那样去参与所谓的空投机会或者二级机会。看一个项目代币价格的同时,要再去关注一下 VC 手里筹码的价格,也许你认为自己买到了低价筹码,却不知道你手里的这些自认为的低价筹码可能比 VC 手里的筹码高出 20 倍以上。
目前,几乎所有的新项目都会进行私募轮和种子轮,这对于项目方肯定是非常有利的一种策略,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快速启动项目并进行产品的开发。但对于通过二级市场进行投资的普通用户而言,则不一定是好事情,因为可能会面临来自 VC 的巨大抛压,甚至有些不靠谱的项目方还会给自己预留比较大比例的代币分配,也会造成潜在抛压(即便是有所谓的锁定计划,有些项目方甚至还会通过打折的方式出售自己的锁定代币)。
当然,除了比较常见的 VC 投资外,目前很多拿不到 VC 融资的项目也会通过自己的官网或一些 ICO/IDO 等平台进行筹款,这种是普通用户是有机会可以参与的,但不同的平台参与会有不同的条件,一般来说虽然能够以很低的价格拿到未上市的代币,但不会拿到太多。
3.估值方面
估值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维度,但加密领域里面针对项目代币主要看的就是 MC(市值)和FDV(完全稀释市值)。MC 等于代币当前的流通量乘以当前的价格。FDV 等于代币的总供应量乘以当前的价格。
不少人都喜欢买低市值(MC)的代币,因为他们会认为这种代币价格会有更大的增长机会。理论上来说这个是对的,但可能会让你产生一些错误判断。假如一个代币目前的流通量是 1 亿,代币价格是 2 美元,那么 MC 就是 2 亿美元,你认为这个市值比较低,未来还有 10 倍的涨幅,于是就买了该代币。但过了一年后,该代币的价格依然是 2 美元没变,但其 MC 却增长了 3 倍达到了 6 亿美元,于是你一脸懵逼。
这里面的问题可能就出在了 FDV 上面,因为过去这一年,该代币的流通量增加了 2 亿。而且还可能让你崩溃的事情是,3 亿的流通量也只占到了该代币总供应量的 10%,接下来还会持续不断有解锁,你说你能不崩溃吗?
所以,如果你现在依然还认为项目的市值越低就越有潜力,那么这种想法就太单一了。如果对应的代币供求关系还可以,那么不断地解锁至少还能保持其价格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ARB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但如果供求关系出现问题,那么对应的代币价格就可能会被直接稀释。但也因为本轮牛市很多 VC 币(获得 VC 投资的代币)的估值有点过高了,同时你还要自己再去考虑一个新的问题:对应项目现有的估值是否真的合理?
而除了我们上面列出的 3 个方面外,其实判断一个项目还有不少维度可以去考虑。再比如你也可以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 该项目代币的价格上涨是否与用户规模的增长保持一致
- 该项目是否真的在解决当前市场中的一些问题、是否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也许只是伪需求)、代币是否有真正的用处(促进治理工作、提高流动性等)
- 该项目与同类协议相比,是否真的有优势且产品技术能够持续保持落地
- 该项目是否能够为持有人(包括大众投资人)提供持续的收益机会(比如将部分协议收入分配给持有人、而不是通过无限增发代币进行奖励)
- 等等......
希望大家也能够继续举一反三,并以此来形成自己的一些项目评判(调研)标准。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借助话李话外之前已经梳理好的那个《项目调研模版表》进行优化和使用。
总之,你是做投机、还是做长期投资,要先去考虑好。不要羡慕那些重仓 SOL 或 WIF 暴富的人,他们可能付出并承受了你没有付出和无法承受的一些方面。
如果你不想花时间精力做什么研究,也实在不知道该买什么,那么最佳的策略依然是,自己老老实实买大饼/以太长期拿着就行了,去掉那些不切实际的一夜暴富幻想。在我看来,除了大饼和以太是具有长期价值的,其他的山寨(及土狗)基本都是资金的一种短期博弈和市场情绪(人性)的写照,所以,大资金优先考虑的应该是投资(比如只囤大饼/以太),而小资金可以随便去投机(比如买山寨、梭土狗)。
在此基础之上,你可以再去借助话李话外之前梳理的一些方法论(比如严格的仓位管理和交易计划、追踪和研究一些对应币种下的聪明钱、制作一份自己的投资项目观察清单、利用一些基本指标进行逢低买入策略、等等)进行具体的布局即可,这样,你也许才能够成为加密领域中赚到钱的那 1% 群体。